何建松检查茶花广场疫情防控工作 “感谢你们!你们真是太辛苦了!这么晚还在工作,请放心,我一定少出门。”听到居民们对疫情防控的坚决表态,李家沱街道政法书记何建松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自这场全民“战疫”打响以来,何建松一直坚守岗位,奋斗在抗疫一线。数篇简单的工作报告,简述了他几个月来参与疫情阻击战的行动轨迹,也记录了这名党员干部2020年新春佳节的感动。 下好防疫“先手棋” 降低输入性风险 1月24日下午4点,接到上级通知,何建松第一时间告别父母和孩子,驱车200余公里从老家返回工作岗位,和他的同事们开启了夜以继日的疫情防控值班、值守工作模式,始终在岗位、在一线、在状态。 “疫情就是命令,面对这份任务,容不得我有半点犹豫,行动就是第一法则。”何建松说道。多年在基层摸爬滚打,在矛盾堆里干活,他面对基层的一些困难问题,虽不免有艰难曲折的过程,但总也有驾轻就熟、松弛有度的成分,但这次抗疫斗争就像一次大战、一场大考,全过程“三高”:“高压力、高强度、高危险”;却又全过程“三无”:“无现成方法、无物资储备、无充足人力”。 和大多数基层抗疫单位一样,靠着必胜的信念,在一穷二白基础上杀出一条血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李家沱街道幅员面积11.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万人,常住人口近30万人,人员密度大、流动大,老旧社区单体楼达328栋,管控难度相当大。 大年初一,他们辞别家人,牢守“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要求,用脚步反复丈量——挨家挨户、逐楼逐栋、从1楼爬到30楼,前后三轮累计排查170万余人次,居家隔离管控18535人。没有专业防护,在最困难的时期,一个仅可以使用4个小时的医用口罩,需要节约用上2天……面对这些,何建松和他的同事们未曾有半点退缩,始终坚守一线、不下火线。类似的任务还有很多,牵头处置各种疫情防控纠纷,针对类似“方方日记”等造谣人员开展法治教育,集中调处企业复工复产矛盾纠纷等等,个个都是硬仗、时时都在抢跑。 做好维稳“一盘棋” 遏制扩散式蔓延 基层社会治理“稳”很重要。近年来,李家沱街道创新“心桥工程”,着力在求稳处变上谋新招、探新路、求新效,受到市委政法委专题简报经验交流和媒体关注。大疫之下的基层群众普遍存在焦虑情绪,多有不“稳”状态。大疫大考,“心桥”新篇。“战疫心桥”在疫情背景之下,如春笋般在各楼栋小区、社区迸发,努力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抚慰一颗颗“忧心”“担心”“难心”以及个别“愤心”。 “我平均每天要接打100多个电话,有不服从管控的,有故意隐瞒的,有需要心理疏导的,有政策咨询的,哪儿有诉求,我就努力出现在哪儿。”何建松对记者说道。 马一社区居民王先生,因为2019年街道创卫工作规范了他的摊铺,一直怀有抵触情绪。疫情之初,王先生不太配合社区的防控工作。何建松知道情况后,主动与其交流沟通。“做群众工作,不在于群众怎样对待我们,而在于我们怎样对待群众。”何建松耐心地说道。在了解王先生妻子身患重病长期卧床和商铺经营面临的实际困难后,何建松号召机关干部到他的商铺买鱼,以解当下燃眉之急,并尽力帮助他复工复产。 真心换真心,王先生非常感动,真心转变态度,积极配合社区防控工作,还带动了周边商铺邻居。一天,王先生来到社区,在家里急需用钱时仍捐出300元,讲出一段泪目的话,并要求不留姓名。何建松说:“现场视频流出后,受到大量点击关注,我一遍一遍地看,其间真情流露,令人潸然泪下。”这就是对李家沱街道“战疫心桥”的最大肯定和最好回报,生动地谱写了一首新时代社会和谐曲。 当好模范“先锋员” 舍弃小家保大家 基层工作“一针千线”、头绪繁多,白天往往需要更多地处理一些具体事务,一些工作思考和计划安排,大多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来完成,这也成了何建松多年的工作习惯。这次疫情以来,这样的“晚课”照常必不可少,每天晚上他雷打不动梳理当天抗疫情况、问题困难,思考第二天的工作任务、工作步骤,然后一早发到内部工作群上,供同事们参考。 但不同的是,由于疫情工作的快节奏、多变化、多任务,他明显感到“晚课”需要的时间越来越长,需要的精力越来越多,晚睡早起成了工作常态。为了让何建松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生活事务上的担子就全部落在了他的妻子身上,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操持。“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更有她的一半,感谢妻子对我工作的默默支持。几个月来,她没有半句怨言、没有拖半点后腿。”何建松动情地说道,自己对工作、对岗位做到了无愧于心,但是对于亲人,却有太多挥之不去的愧疚。母亲离开后的第一个春节,他未能去坟前扫扫墓、看上一眼;伯父疫情期间去世,也不能请假前去告别、祭奠。这些对他来说,是弥补不了的遗憾。对此,他却只能以一句“自古忠孝难两全,只有诠释忠诚心”来表达。 记者 张柳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