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xsqgt.com Wed, 09 Oct 2024 07:20:55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7.2 【视频】致敬!重庆两江四岸为王红旭老师“亮灯” //www.xsqgt.com/archives/109345.html Fri, 17 Sep 2021 03:15:50 +0000

  9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勇救落水儿童牺牲的原大渡口区育才小学王红旭教师“时代楷模”称号。当晚,我市两江四岸多个地标建筑点亮灯光,向王红旭老师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9月16日,江北区观音桥步行街,LED显示屏播出“时代楷模”王红旭主题海报及微视频。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王红旭时代楷模”字样,轮番在地标建筑上闪现。晚上7点30分开始,解放碑商圈、观音桥商圈、江北嘴、渝中区WFC环球金融中心、渝北区新光天地等地的大型LED显示屏滚动播放着王红旭老师的先进事迹。

▲9月16日,江北区观音桥步行街,LED显示屏播出“时代楷模”王红旭主题海报及微视频。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王老师牺牲后,我从新闻中得知了王老师的事迹,很是感动,也很让人感到惋惜。”看着观音桥步行街的LED大屏幕上播放的王红旭老师事迹,路过的市民李女士停下了脚步,目不转睛看着屏幕。她告诉记者,她是一位母亲,深深地明白,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有多么的重要。王红旭老师用生命挽救了2个小孩,就是挽救了2个家庭。

▲9月16日,南滨路皇冠国际亮起“时代楷模-王红旭,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典范”字样,向英雄致敬。 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她说,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王红旭老师,了解他的故事,学习他的精神,做一个胸怀大爱、乐于助人的人,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这样社会才会更和谐。“他真是一个好老师,当得起‘时代楷模’的称号!”

  在南滨路看到亮灯的市民吴先生说,这两天仔细阅读了关于王红旭老师先进事迹的报道,自己被深深地打动——他的舍己救人,他的爱生如子,他的博爱胸怀,他的敬业勤勉,他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楷模,值得每个人学习。

]]>
他用生命诠释教师的初心——“时代楷模”王红旭先进事迹发布仪式侧记 //www.xsqgt.com/archives/109344.html Fri, 17 Sep 2021 03:04:17 +0000

  9月9日,教师节的前一天,万州区铁炉小学老师王平代替儿子王红旭领到了一份特殊的教师节礼物——中宣部授予王红旭“时代楷模”称号的荣誉证书。当天,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发布厅”栏目,邀请王平以及王红旭的亲友一起走进节目录制现场。

▲9月9日,“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王红旭的父亲王平代领奖牌和证书。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念你的名字那就是光阴的诗行,让心与愿永远善良……”伴着童声歌唱,大屏幕定格了王红旭生命中的最后一刻:6月1日下午5时40分左右,大渡口区万发码头长江段两名儿童意外落水,大渡口区育才小学体育老师王红旭纵身一跃跳入江中,奋力营救落水儿童,江边的热心市民则用身体搭起“救命人链”接应。在现场群众帮助下,两名儿童被成功救起,而王红旭却因体力不支被江水冲走而牺牲,年仅35岁。

▲9月9日,“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看着屏幕上王红旭的身影,坐在舞台一侧候场的王红旭妻子陈璐希和父亲王平早已泪如涌泉,不停用纸巾擦拭着。

  “我以为旭哥会跟着我游回来,但转头看到他已经被江水吞没,岸边他的儿子还大喊着‘爸爸去哪里了’。”好几个月过去,王红旭生前好友、巴南区典雅小学体育教师、“救命人链”之一的许林盛在镜头前还是无法自控,几度哽咽:“我想对旭哥说,你永远是我们的英雄!”

▲9月9日,“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谢林巧现是巴蜀中学高三学生,曾是王红旭教过的学生,当她上台时,大屏幕播放了一张她与王红旭老师唯一的合照。她未语泪先流:“王老师,巧儿真的很想你,您不仅是我的恩师,更是我人生的榜样和体育路上的伯乐。”

▲9月9日,“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原来,谢林巧读小学三年级时,母亲担心训练会耽误学习,便不再让她继续练跑步。谢林巧在体育方面非常有天赋,王红旭看在眼里,便多次与小谢母亲沟通,最终这个体育“好苗子”才得以保住。谢林巧也很争气,拿下了重庆市第五届运动会女子短跑100米和200米的第一名。

  眼看就是教师节,谢林巧特地写了一段话送给王老师:“现在我感觉无条件站在我身后的人少了一个,前几天我回到育才小学,站在操场上,没变,还是那个样子,可我眼前满是你的身影,我绷住了很久都没有哭,我想王老师也不希望巧儿哭,但是我现在真的绷不住了。王老师,教师节快乐!”

▲9月9日,“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由于疫情防控,录制现场没有观众,但有百余名观众在“云”端进行了观看,大家的情绪也跟着现场的讲述随之波动,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陈璐希一直在演播厅,当主持人邀请她进行访谈,她早已泪崩。事实上,节目彩排时,陈璐希已经哭成了“泪人”。

▲9月9日,“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同为教师的陈璐希深知丈夫的性格,她只留下了这样一句话:“红旭很喜欢学生,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他也教会了我要学会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学生心目中真正的好老师。”

  王红旭一家三代都是教师,他的爷爷曾说过三句话:“要教良心书,不要误人子弟;要教清廉书,不要搞歪门邪道;要教公平书,不要厚此薄彼。”这一份祖辈留下来的精神财富,王平说,儿子继承得很好,在他心中,红旭是一位有良心有责任有担当的老师,更是他的好儿子。

  节目接近尾声,王平和另一位“时代楷模”——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教师吴蓉瑾一起上台领取荣誉证书。看到王红旭的事迹,吴蓉瑾深受触动,同样红了眼眶,她握着王平的手动情地说道:“我要向王红旭老师致以最高的敬意,向他学习,在孩子们的心田播下爱的种子。”

▲9月9日,“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王红旭的父亲王平(左一)代领奖牌和证书。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或许,这不仅仅是“时代楷模”之间的相互谦逊与尊重,更是新时代人民教师之间的心灵相通与情感契合。

]]>
向“时代楷模”王红旭学习什么 //www.xsqgt.com/archives/109343.html Fri, 17 Sep 2021 03:00:43 +0000   人们永远难忘王红旭这样的崇高生命姿态——面对江水湍急、暗流涌动,王红旭心怀大爱、纵身一跃,用舍己为人的牺牲,培育了爱、激发了爱、传播着爱,诠释了“为人师”的真正内涵。

  9月16日,中宣部决定授予王红旭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发布厅内,掌声因敬仰而响起;电视机前,无数人的泪水因感动而流淌。我们惋惜——王红旭的一生,实在太短了,短到来不及看着儿子长大。但我们也深知,他的精神陪伴会长远,他散发出的光和热,定会持久地照亮孩子们前进的路。

  “楷模”一词,实至名归,当之无愧。一位普通教师的不凡举动,成就了师风,撑起了师德,标注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精神高度,树立了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典范。当我们缅怀逝者时,我们也在思考——应该向时代楷模王红旭学习什么?

  向王红旭学习,就要学习“师者之爱”。江水前那一刻,面对两个素不相识的孩子,王红旭没有一丝犹豫,纵身入水。坚决背后,是这位小学教师留给世人的“最后一课”。平日里,王红旭以爱为犁,默默耕耘,关注每个学生的闪光处,坚持“成绩重要,成长更重要”;危难时,爱生如子的本能,让王红旭临危不惧、甘当人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王红旭的师者人生,蕴藏着一种伟大而朴实的教育感召精神,诠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崇高境界。

  向王红旭学习,就要让家风代代相传。三代为师的经历,让至诚至深的教育情怀深入骨髓。王红旭的爷爷,坚守讲台40多年,直到离世前一刻还在上课;王红旭的奶奶,长期担任村小教师,每逢雨天都要把孩子们一个一个背过河……“教良心书,教清廉书,教公平书”,这是王家家训,更是家人们在王红旭心里播下的种子。良好的家风,是大爱无声的源头,更是勇敢抉择的底气。正是这样深笃的家风,滋养了“师者仁心”,铸就了“英勇无畏”,让一份普通的职业变成了无悔的事业。

  向王红旭学习,就要让大爱延续。王红旭教过的学生,含泪告慰他,“我们的体育成绩可一点没有落下”;王红旭的结发妻子动情地说,“看似你把爱留给了别人,但你走后,别人也把爱传递给了我们”。这样的爱心接续,滋养着重庆的城市精神,也不断孕育出城市英雄和时代楷模。从马善祥、杨雪峰、毛相林,再到王红旭,重庆的各个领域,涌现了大量优秀人物。他们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城市精神勃发生长的生动体现。在这座城市里,爱与温暖持续释放,汇聚起强大的正能量,让每个人都得到了最有力的支撑。

  旭日东升,救命之恩难忘;光阴流转,授业之恩永存。第37个教师节刚刚过去不久,育才小学的操场上,至今仍悬挂着纪念王红旭的横幅。此时此刻,对王红旭的缅怀之情,正在升华出更为深刻的意义——那就是激励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四有”好老师要求,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拼搏,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
在平凡岗位上担当使命建功立业 //www.xsqgt.com/archives/109342.html Fri, 17 Sep 2021 02:53:07 +0000

  9月16日,中宣部授予我市勇救落水儿童牺牲的王红旭老师“时代楷模”称号。王红旭老师甘当人梯的奉献,舍己为人的牺牲无不彰显了人民教师崇高的价值追求,激励着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教育工作者、普通群众在平凡岗位上担当使命、建功立业。

  铭记最后一课

  以爱温暖人心

  16日晚,大渡口区组织辖区所有学校集中收看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重温“时代楷模”王红旭的先进事迹。在王红旭曾经工作12年的育才小学,师生们聚集在大屏幕前眼含热泪观看。

  “第一次看见王老师是在学校的运动会上,他带笑的眼睛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小,老师们就教育我们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王老师,您用生命去救两个素不相识的小朋友,给我们上了最深刻的最后一堂课!”五年级学生张梓萱哽咽地说,她会永远记得王老师、记得这堂课。

  王红旭的同事、青年教师陈冠宏说,他们要从王老师手中接过爱的接力棒,用行动践行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以爱暖人心、以爱育栋梁,培育更多新时代好少年。

  践行楷模精神

  培养栋梁之才

  王红旭小学至高中分别就读于万州铁炉学校、万州中学、上海中学,9月16日晚,万州区教育系统1.2万余名教师、10余万名中小学生,通过电视、网络收听收看了“时代楷模”王红旭的先进事迹,反响热烈。看到自己曾经的学生舍生取义,用生命托举起生命,王红旭的初中班主任、万州中学教师蒋继鋆倍感痛心又十分骄傲,他说:“作为一名老教师,我将站好最后一班岗,教书育人发挥余热,把王红旭见义勇为的事迹和崇高精神讲给学生们听,教育他们学习时代楷模,胸怀祖国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强国新一代。同时,还要讲给年轻教师们听,勉励他们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王红旭老师是我们新时代教师群体中的骄傲。危急时刻,他挺身而出见义勇为,他的感人事迹、高尚品格激励我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为每一位学生倾注爱心、奉献力量。”大坪小学五年级(四)班班主任、已有20年教龄的语文教师尹欣得知王红旭老师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后激动地说。她表示自己将以王红旭老师为榜样,以德立身、关爱学生,为社会、为国家培养更多品学兼优的栋梁之才。

  立足岗位实际

  干好本职工作

  渝北区龙山街道龙华社区党委书记谭万江说,王红旭用自己的英雄行动,传承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优良传统,践行了伟大中华民族的博爱情怀。“作为一名社区党委书记,我们要在社区内努力营造铭记楷模、崇尚楷模、学习楷模的浓厚氛围,把学习楷模事迹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切实为辖区居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做一个有温度的社区工作者。”

  重庆市南川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青年党员胡麟表示说,王老师舍身救人的义举折射出他是一个心里装着他人、愿意用自己照亮他人的人。“王老师身上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窗口服务最需要的特质。我们要积极践行这种品格,以更多实际行动落实好精细服务,为民办实事。”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

  践行使命担当

  “危难关头挺身而出,这种舍己为人的英雄壮举感动了山城,温暖了重庆。”永川区板桥镇宣传统战委员邓成红在学习王红旭同志的先进事迹后表示,王红旭展现出见义勇为的人间大爱,深刻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勇敢担当,是青年人的榜样、重庆人的楷模、新时代的先锋。他表示下一步要利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立足岗位实际,对照板桥镇民生实事清单,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市大数据发展局青年干部莫言认为,王红旭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楷模,他用实际行动传承了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用大无畏的精神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作为一名党员,她将学习王红旭心系群众、敢于献身的崇高精神,把自己融入工作和群众中,怀着为民服务的信仰,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对标先进、争当先进,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实效,为提升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发展水平,为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贡献力量。

]]>
光明日报|见义勇为的青年楷模 //www.xsqgt.com/archives/109341.html Fri, 17 Sep 2021 02:50:48 +0000   9月16日,中宣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王红旭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今年6月1日,我校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2004级体育教育专业校友、重庆大渡口区育才小学王红旭老师,为勇救两名落水儿童献出了自己年仅35岁的宝贵生命。他是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典范,是我们的杰出校友,是优秀重师学子的代表。我们要从其青春担当中汲取能量,砥砺前行。”9月13日,重庆师范大学举行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孟东方对王红旭事迹的深情介绍,在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青年学子中引发强烈共鸣。在随后的新生军训期间,学校还专门组织成立了传承时代楷模精神的“王红旭连”。

  王红旭勇救两名落水儿童牺牲后,他的母校重庆师范大学举行了一系列学习传承杰出校友精神,激励全校师生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活动。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发起的定向爱心资助,短短4天就为王红旭的孩子募集到35万元成长教育金。

  6月8日下午,重庆师范大学召开“向杰出校友王红旭老师学习 做师德高尚的新时代好老师”专题座谈会。与会师生回忆起王红旭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追思校友,致敬英雄。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杨祖涛介绍,王红旭读书刻苦用功,工作尽心尽责,生活中阳光开朗、乐于助人、敢于担当、幽默风趣,深得同事和朋友喜爱。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邵二辉表示,王红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了青年一代的魅力风采,升华了教师的职业担当和崇高使命,他将充分利用思政课堂教育传播好英雄壮举,传承好楷模精神,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参加座谈的本科生代表段振东和研究生代表朱小丹一致表示,要学习王老师崇德修身、夯实学识、提高本领,更要学习传承好他始终向上向善的精神。“参加王红旭告别仪式时,我被市民自发前来送行的场景深深地震撼和感动了。传承王红旭校友的精神,就是要博学敬业、自强不息,躬行师道、为人师表,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重师校友办主任付长波说。

  7月6日,王红旭和当天组成“救命人链”的见义勇为群体,被授予2021感动重庆特别奖。重庆师范大学组织师生参加发布会或通过电视观看了发布会。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虹辉表示,新学期要将王红旭的事迹介绍给所有新生,并将内心的感动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让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入脑入心,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汤海鹏说,王红旭的英雄壮举,深刻诠释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是忠诚践行“四有”好老师的身边榜样,是可亲可敬、可学可鉴的先进典型。初等教育学院教师路晨表示,要认真学习王红旭的先进事迹,锤炼师德、热爱学生、提升本领,因材施教,成为学生成长历程中的悉心指导者和温暖引路人。“救人视频让我感动,更让我敬佩。我是一名党员,更应该认真学习传承王红旭老师的精神,努力做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2020级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余松说。

  9月10日,重庆师范大学召开以“树立高尚师德风范,争做‘四有’好教师”为主题的教师节庆祝暨表彰大会。全体参会人员再次观看了视频《用生命托举师魂的好老师》。校党委书记曾礼说,作为王红旭的母校,重庆师大已将宣传英雄事迹、传承楷模精神纳入组织生活,目前已组建专门团队整理发掘王红旭先进事迹,打造王红旭先进事迹报告会。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学习,引导激励全校师生践行王红旭老师舍己为人的大爱精神,坚守教育报国初心,担当教书育人使命。

]]>
【视频】重庆教师王红旭用生命托举落水儿童,儿子的一段话让人泪目 //www.xsqgt.com/archives/109247.html Thu, 16 Sep 2021 09:35:13 +0000

  2021年6月1日18时左右,2名儿童在大渡口万发码头长江段沙滩边玩耍,不慎落水。危急时刻,王红旭同志丢下自己3岁的孩子百米冲刺跳江救人,倾尽全力将孩子往岸上推,在数十名群众联手接力下,2名落水小孩成功救起,他却因体力不支,不幸被江水冲走。经多方搜救,6月2日16时许,王红旭同志遗体在出事水域附近被找到。

  6月3日,重庆市文明委追授王红旭为“重庆好人”。6月8日,中共重庆大渡口区委、大渡口区人民政府授予王红旭、许林盛、张广荣等3名同志“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 6月中旬,教育部印发决定,追授王红旭“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21年6月17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同意评定王红旭同志为烈士。6月24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对王红旭同志追记大功奖励、重庆市总工会追授王红旭同志重庆五一劳动奖章。中共重庆市委批复同意追认王红旭同志为中共党员。6月30日,重庆大渡口区追授救人牺牲教师王红旭为“义渡英模”、“区优秀教师”。

  王红旭老师,救人英雄,一路走好。

  英雄爸爸,团团会带着你的爱,勇敢成长!

]]>
王红旭未曾离去——再忆重庆市大渡口区育才小学教师王红旭 //www.xsqgt.com/archives/109259.html Thu, 16 Sep 2021 09:20:50 +0000   9月16日,距王红旭为救两个孩子牺牲在江流中,整整108天。

  108天中,王红旭被授予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被教育部追授全国优秀教师,被中共重庆市委追认为中共党员,被重庆市政府评定为烈士……全网有关王红旭连救两个孩子牺牲的视频,早已突破10亿次点击量。

  然而,略过所有哀荣,重庆市大渡口区育才小学教师王红旭,不过是巴渝大地那个心怀温暖、带一点“痴”、平凡中自有力量的“笑起来眼眯成一线的眯眯眼”。

▲王洪旭老师生前照片。大渡口区委宣传部供图

▲感动全城的“救命人链”。大渡口区委宣传部供图

  “救命铁锚”串起“救命人链”

  再度回望王红旭生命中最后那个下午,是一种悲痛,但这悲痛中自有澎湃力量。

  6月1日儿童节,大渡口区万发码头附近,下午5时40分左右。

  当“救我娃儿啊!”的尖叫响起时,王红旭还抱着3岁的儿子团团,距事发地一百多米。

  当他放下儿子团团向江边高速冲刺时,衣未解、鞋未脱。

  “旭哥拔脚就冲,我一看江心里有孩子扑腾,也就是本能地跟上吧。”王红旭的好友许林盛回忆。

  成年人的世界,远离危险才是本能。可百米外,是入汛一月、长达14天降雨后暴涨的长江。生于斯长于斯的重庆人最清楚汛期长江的凶险。

  但许林盛跟随王红旭的脚步,开始了冲刺。

  同样跟随王红旭急促步点开始狂奔的还有张广荣,一个45岁的陌生中年男人。

  三人就这样形成了那片慌乱江滩上最醒目的“救人小箭头”,目标是江中落水的幼童。

  突然出现的“救人小三角”,给江滩边慌乱的人群带去莫大勇气。包括陈璐希、张亚、马波等数十名陌生人,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救人大箭头”。

  “救人小箭头”作为前锋迅速跳江救人,“救人大箭头”则手挽手结成延伸江心数十米的“救命人链”。

  这一切,均起始于王红旭生命中最后那段百米冲刺。

  儿童节的那片江滩,因为两个落水孩子,陌生的重庆人结成了一道牢不可破的“救命人链”;跳入江中连救两人最后不幸牺牲的王红旭,就是串起那条“救命人链”最前端的“救命铁锚”。

▲王红旭陪妻子的外婆郊游。受访者供图

  35年人生,救起8个孩子

  “不需要考虑,换成是我也要去!能救人,比中500万还高兴!”王红旭少年时,多次看到电视里勇救他人的新闻就手舞足蹈,母亲李永兰有一次笑着逗他“考虑一下,换成你,敢去不?”儿子脖子一梗的样子,给她留下极深印象。

  “他是那种羡慕的感觉哦!是真巴不得自己就在现场的那种感觉。”母亲李永兰叹息。

  500万元对整个家庭都是天文数字般的财富,但在这个少年心中,远不及一条生命的价值。

  李永兰绝难料到,少年王红旭一时兴起的“能救人比中500万高兴”,冥冥中成了他短暂人生中座右铭般的执着信念。

  2007年夏天,21岁的王红旭在游泳池中成功救起一名落水儿童;2008年夏天,22岁的王红旭在嘉陵江边救起一名落水儿童并送回家;2019年夏天,33岁的王红旭将一摔破头的孩子送到诊所救治成功;2020年夏天,34岁的王红旭和妻子一道将出车祸的3个孩子送入医院救治成功;2021年夏天,35岁的王红旭再度成功救起两个坠江的孩子,只是将自己的年龄永远定格在了35岁。

  35年人生,救起8条鲜活的生命,全是孩子,平均4年多救一个——一位网友动情留言:“他或许是上苍派到人间专门守护孩子的天使。”

  这世间没有天使,只有一个有血有肉、甚至有点“痴”的王红旭。

  “我跟你打赌,旭哥那种人,你现在把他喊醒转来,再到江边走一趟,他还是会跳江救人!”与王红旭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张平,在与记者私下交流时,曾红着眼睛说:“你莫看他一天到晚笑呵呵的,其实这些方面他有点‘痴’。”

  尽管喊不醒已长眠的王红旭,但熟悉王红旭的人都坚信,那个有点“痴”的王红旭醒来再到江边走一趟,他还是会跳江救人。

  有一种传承叫做“痴”

▲王红旭与妻子陈璐希在育才小学留影。受访者供图

  一支铁笔,一块刻板,一张蜡纸,一架油印机,一盏煤油灯,两个忙碌的身影,几乎每晚都是伴随着油墨的清香入梦——这是热恋时王红旭给妻子陈璐希描绘的童年记忆。

  假如说王红旭真的有点“痴”,那么这种“痴”,自有传承。

  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均是万州区余家镇的铁炉学校教师,奶奶范信秀为补贴家用一边教书一边还要种菜,爷爷王世才甚至就是在讲台上突发肺气肿去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春蚕到死丝方尽。

  王红旭有次救人回家后,与父亲王平为“危急时刻牺牲自己救人值不值得”,发生激烈争论。

  “都危急时刻了,还考虑什么值不值得?您也是老师,您看到学生跌倒了,是站着不动?是走过去?还是跑过去?”连珠炮式的反问憋得老爷子青筋暴起,却无言以对:“他晓得我们这一家子老师对学生都有点‘痴’。”

  王红旭从教12年,体育老师、校田径队教练、学校人事工作都干过,荣获市、区优秀教练员奖状4次、区优秀指导教师奖状5次,所教的学生捧回的奖状、奖杯更多。

  王红旭牺牲两个多月后,校长毛世伟打电话给体育学科分管主任代宣交待工作,代宣电话里脱口而出“我马上叫红旭落实。”

  两人电话里往复好几句话后,毛世伟率先发现哪里不对劲,追问“安排谁去?”

  “红旭嘛,王红旭啊!”代宣甚至提高了音量。

  毛世伟追问第二遍时,代宣才哑然。至此,两人电话里双双陷入沉默。

  108天过去了,类似的情形仍在学校各个角落发生,大家似乎都不习惯他已离去。

  与一般老师威严的形象不同,王红旭在学生中有一个人尽皆知的外号“眯眯眼”,许多学生敢当面笑嘻嘻地叫他这个外号,他从来不恼。

  “我毫不夸张地说,王老师改变了我的人生。”17岁的孟俊帆曾是王红旭田径队的学生,当年的成绩并不好,但小学多年的训练,让他成了一名优秀的体育特长生并一路进入重点初中、高中。才读高一的他已明确将报考浙江大学体育系,因为“那里三级跳项目很优秀,非常适合我”。

  王红旭身上那种有些难言的“痴”劲,也明显传递到了这个昔日叛逆少年身上。

  “要是我那天在,他跳江救人我就跟着一起跳!他肯定不准我跳?他能跳下去凭什么不准我跳?再说我都1.85米了,我比他还高!他拦不住我!”这个嘴角已泛起胡茬的少年,痴痴地望着母校那颗硕大的黄桷树,通红的眼中满是与年龄不相称的果决与倔强。

  恍惚间,宛如王红旭归来。

]]>
被救孩子母亲首次发声:一辈子感谢王红旭老师! //www.xsqgt.com/archives/109258.html Thu, 16 Sep 2021 09:11:33 +0000 他救起两名素不相识的落水儿童

自己却被冰冷的江水吞没

他像“小太阳”一样温暖大家

直到纵身一跃的不告而别

“如果我是他们的父亲,我应该怎么做?”

他用生命作答

    9月15日晨,新华社发表文章《父亲”的抉择——追记重庆市大渡口区育才小学教师王红旭》,深情缅怀在危急关头以“生命托举生命”,用英雄壮举感动一座城、温暖一座城的王红旭老师。

    英雄的离去,留下的遗憾和悲伤,对于王红旭的家人、学生,以及所有认识的、不认识的人来说,都是难以忘记的痛。而对于获救孩子的父母来说,感受更甚。

    记者几经辗转,联系上了两名被救孩子的母亲陈女士,并进行了电话采访。她抽泣着,首次倾吐了心声。

    陈女士说,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但那天的场景在她脑海里始终挥之不去。当时,在得知落水者是自己的孩子时,她脑子一片空白,整个人都木了。直到施救的市民将孩子递到她怀里,她都没恍过神来。后来,得知救孩子的王红旭老师被江水卷走不幸牺牲,他们一家人更是愧疚难当。

    “我们悄悄跟随人群去悼念了王老师,还去了石桥铺殡仪馆,本来想亲眼看看他,但最后也只能在外面鞠个躬。王老师的家人那么伤心,我们当时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他们”。

    事实上,陈女士一家的举动,王红旭的家人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头。追悼会时,有市民曾问及获救的两个孩子及其家人,王红旭的母亲李永兰说:“他们长跪不起,对于我儿子对他们家庭的挽救,非常地感恩,我已经非常欣慰了,也感谢他们。”而当人问到是否会责怪对方时,李阿姨连声说不,她说:“这两条生命也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接班人。我们都是教孩子的老师,这一辈子都爱生如子,我心里没有责怪他们。”

    陈女士说,她一直关注着关于王红旭老师的报道,也一直想找机会去看看王红旭的家人,抱抱王红旭的妈妈。

    在电话那头,她对王洪旭的父母说:“李阿姨、王叔叔,我想对你们说一声对不起,确实万分的愧疚。要是你们不嫌弃的话,你们就把我们当亲人好吗?我们两家人就是一家人。”

    陈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不善言辞,但这些话都是发自内心,是他们一家人最真实的想法。待时机成熟时,他们夫妻也一定会带着孩子去看望两位老人。

    “我们一家人,一辈子都感谢王老师,真的是用语言都表达不出来的那种感激、感谢。如果没有他的话,我的两个孩子都已经不在了。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培养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就像他王叔叔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只要孩子以后对社会有贡献,就是对王老师最好的回报!”

]]>
王红旭妻子、大渡口区育才小学教师陈璐希:愿化作星星的你常能守望人间 //www.xsqgt.com/archives/109257.html Thu, 16 Sep 2021 09:10:53 +0000   在家里,他是体贴入微的丈夫,也是温柔、细致的父亲;

    在学校,他是孩子们不寻常的体育老师;

  在危险面前,他用自己的臂膀托起两条生命;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第1眼-重庆广电《重庆专访》对话英雄老师王红旭的妻子、大渡口区育才小学教师——陈璐希,感受英雄的柔软与深情。

  关于丈夫王红旭,陈璐希人生中有很多忘不了。

    要念一辈子的是这样一个场景:

    “有个春节,我们去云南玩。我们就站在那个山脚下,我说今年春节没有回家哟。他牵着我说,他说你永远记住:你在哪里,哪里就是家。这句话我永远记得”。

    王红旭是陈璐希的师兄。

    两人同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同是大渡口育才小学的老师。

    璐希是语文老师、班主任,红旭是体育老师、副班主任。

  “他打动我的是善良”

  记者:那时候对他印象怎么样呢?这个身边的年轻同事。

  王红旭妻子、大渡口区育才小学教师 陈璐希:两个印象,第一就是一直都笑着的,笑眯眯的。笑起来,眼睛就没有了。第二个印象就是,他是我的师兄。因为我嗓子哑了,他就每天都给我蒸冰糖雪梨。让我很感动的是,当时我家住陈家坪,他住马王乡。我就坐806路公交车上班。那路车就从陈家坪过来,到学校的路上他就从他那个站上来。上班早高峰,本来人就多。我就看到一个男孩从那个站上来,手里拿着两个梨子,很烫。他说这是我给你准备的,他说你这段时间要多润润嗓子。每天都会给我拿碗或者给我拿什么东西都装一盒(冰糖雪梨)来。我才觉得这个男孩很温暖。所以才有慢慢的更进一步的交往。

  记者:确定关系之后,是什么点,让你觉得这个男人我可以嫁给他?他可以是我相伴终生的那个人。王红旭妻子 大渡口区育才小学教师 陈璐希:因为我们两个都是老师,我们可能真的是在约会,在平时的交谈中大部分的话题都是孩子。

  记者:约会都在谈工作是吗?

  王红旭妻子、大渡口区育才小学教师 陈璐希:我觉得不叫谈工作,是在分享快乐。他可能会跟我讲,在田径训练中,是哪个小孩发生的一些小趣事,我可能会讲班上哪个小孩怎样怎样。他是把我班上教过的任何一个孩子,全部名字都能记住。他真的很少批评学生。他的语言很有魅力,学生很喜欢。我以前班上有个小女孩叫冉羽佳,很有缘。她笑起来也是笑眯眯的,像小月亮一样。王老师到我们班上来说“这个小女孩长得很像我,就叫她女儿”。那个小女孩是我们班上年龄最小的一个小孩,训练田径时,她的心态也不是很好,因为紧张。他带她去参加区运会的时候,那小女孩早上起来就哭、踱步,好紧张,怎么办。那小女孩其实当时是没有得名次的。跑过终点,他就把她高高举起来,我当时看那一幕的时候,我不觉得他像老师、也不像朋友,像爸爸。只有父亲才不问结果、不看名次,把小孩高高举起来。是由心而发的,觉得她挑战了自己的那份高兴和鼓励。他对待学生很温暖,就可以看出他这人很善良。

  “他陪孩子读书的时间比我更多”

    记者:等他再长大一点,你会怎么来跟他描述他的爸爸呢?

  王红旭妻子、大渡口区育才小学教师 陈璐希:我会把爸爸写的日记、爸爸以前陪他,我给他们照的照片,都先拿给他看。我想问他,你觉得爸爸是怎样的人?我想我儿子肯定会说,爸爸是爱他的。我觉得即使作为父亲,爸爸有很大一段时间没有陪着他,但是比任何一个人都爱他。

  这是璐希怀着儿子团团的时候,红旭写给团团的日记。

    字里行间,饱含父亲的深情与爱意:

  宝宝,不出意外,你会在阳春三月呼吸到第一口空气,我都有点迫不及待了。

  宝宝,昨天妈妈吐了两次。今天你有了35克,我就在换算,你和一块回锅肉,谁重?但是我知道,你于我和你妈妈而言,必须是比回锅肉重要太多太多。

  宝宝,十一长假,我们托爷爷奶奶把我的奶奶带到了重庆。但愿,我们四世同堂的日子还能更长久一些。

  “我怨他,但我理解他”

  王红旭妻子、大渡口区育才小学教师 陈璐希: 2019年的时候,我们去避暑房。小孩、我妈妈、还有他,他们三个出去玩。本来就该吃饭了,都要回来了。有个婆婆就很着急地跑出来说:糟了,我的小孩。因为是上下铺,(孩子)就从上铺摔下来了,流血了,脑袋很大一个包。他真是反都没反应,我们也不认识那一家人,真的不认识。他就冲进去说在哪,我来看看。去了之后就抱起孩子,叫我把车钥匙给他拿下来。他就抱起那个小孩,还有那个老人,就去镇上的医院去了。回来的时候饭菜都凉了。我妈还在说他,你总是去充当老好人,自己饭都凉了。

  记者:你妈妈说他是老好人。

  王红旭妻子、大渡口区育才小学教师 陈璐希:当时妈妈是有点生气。

  记者:他什么回答?

  王红旭妻子、大渡口区育才小学教师 陈璐希:他一般都是调侃,人家孩子流血了好着急嘛,他都会这么说。他不会去想,我做了这个事情,我会有什么样的回报,我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不会去想的。什么叫好人?这个概念是很大的。但是你真真实实看他做的每一件事情,他的每一个举动,你会发现他的这份好是由心而发出来的。虽然他陪伴我的时间太短了,但是我真的没有后悔选择跟他在一起。

  记者:当我们亲人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其实会在心里跟他们对话。你在心里想跟你的旭哥说什么?

  王红旭妻子、大渡口区育才小学教师 陈璐希:你说我怨不怨他? 怨他。但是我知道他的性格就是这样子,他一定会去救人的。我知道你不想丢下我和孩子离开的,但是你的本心善良让你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我理解你。我想你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陪伴我和团团。说实话,这段时间真的是每天晚上都在梦见他,就好像真的没有一刻离开我们,还是那个笑眯眯的样子。

]]>
“教师”二字意味着什么?这两位老师用行动作答! //www.xsqgt.com/archives/109256.html Thu, 16 Sep 2021 08:35:22 +0000


男孩的爸爸呢?

他还会回来吗?

 

 画中的小男孩今年3岁

名叫团团

最近

他对家门外的

任何响动都很敏感

总以为是爸爸回来了

然而打开门后

他所面对的

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

 

团团的爸爸

再也不能回来了

今年6月1日

重庆大渡口区万发码头

长江段有两名儿童意外落水

大渡口区育才小学的

体育老师王红旭

跳入江水奋力施救

在现场群众帮助下

成功将两名儿童救起

而他却因为体力不支

被江水冲走

将生命定格在了35岁

一个3岁的孩子能明白

爸爸的离开意味着什么吗?

我们都无从得知

但后来

团团曾向幼儿园的

小朋友们讲起过爸爸的故事

“我的爸爸是英雄!

长大了,我要学会游泳

去江边把他救起来”





在上海市黄浦区

卢湾一中心小学里

吴蓉瑾校长每周都会

利用15分钟的时间

给学生上一堂情感教育课

 

画中《小雨点与小树叶》

这则故事的作者是

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

她患有淋巴恶性肿瘤

而文章的主题

围绕的正是“死亡”

 

这位孩子去世后

她的妈妈

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

在她留下的

许多小纸条和折好的

五角星上都写着

“妈妈我爱你”

“吴老师我爱你”

……

一个年幼的孩子能否

承受住命运沉痛的打击?

孩子用一篇文章给了我们答案

死亡并非只有负面和恐惧

真正认识生命才能更热爱生命

 

吴蓉瑾校长很受触动

因此她将这个素材

拿到了情感教育课上

让孩子们朗读《小雨点和小树叶》

在这堂“名为谈死,实则论生”的

生命教育课上

吴蓉瑾用孩子能接受的

方式讲述死亡

引导他们学会

尊重生命、快乐生活

在重庆市大渡口区

育才小学的操场上

学生们再也听不到

旭哥的口哨声

再也没有机会跟着旭哥

操练“嫌弃”旭哥“唠叨”

但孩子们将永远记得

王红旭老师

用生命完成的“最后一课”

2015年王红旭老师(左三)生前带队参加大渡口区第三十六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走进上海市黄浦区

卢湾一中心小学

除了“吴校长”这个称呼

我们还能听到孩子们叫她

“吴妈妈”“云朵妈妈”

寥寥几字所饱含的

珍贵情谊早已不言而喻

而我们似乎

也从这份“爱”里

找到了学校的“教学秘籍”

吴蓉瑾给孩子们上课

 

中国的人民教师到底什么样?

我们口说无凭

9月16日21点档

敬请锁定

CCTV-1《时代楷模发布厅》

让我们去孩子们的心里找答案

……

]]>